在1982年4月至6月的英阿马岛之战中,阿方之所以最终失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阿根廷的陆、海、空三军及其内部缺乏必要的协同动作,特别是阿地面守岛陆军,由于缺乏训练,指挥笨拙,作战思想也消极保守,致使一再失去有利的战机。阿海军在战场上也不能发挥自己武器装备的应有作用,错失战机。只有阿空军在整个战争过程中表现出十分出色。
一、阿方空军协同作战的骄人战绩
英阿马岛战争期间,阿根廷空军针对英舰队航空兵数量少和防空力量不足的弱点,充分发挥自己数量上的优势,进行多批次、小批量轮番攻击,使英军防不胜防,遭受重大损失。他们注意新老飞机搭配使用,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种飞机的特长,如先用陈旧而数量较多的“天鹰”式攻击机组成多个编队,吸引英先进的“鹞”式战斗机和防空火力,然后以为数不多的“超级军旗”式飞机,贴着浪尖以超低空进袭,发射“飞鱼”导弹,在冲破英舰防空网后,乘敌忙乱,再组织第三、第四次轰炸机临舰上空投弹攻击,这种机动灵活的协同动作取得了击沉击伤英舰十八艘、而自己先进的“超级军旗”式战斗机无一被击沉的赫赫战果。连英国记者也不得不承认阿空军“实在使人胆战心惊”。
“超级军旗”式战机是由法国达索公司生产的单座单发型舰载攻击机,在当时属先进的舰载战机。但阿方的任何战机,只要一起飞都会在强大的英方舰队雷达面前一览无余。战争期间海况恶劣,很不利于英方海(空)军,但对于阿方空军来说,虽然这种天气增加了攻击的难度,但也能很好地隐蔽。阿方飞行员曾在法国受训时学会最低贴海飞行80米,但他们在实战中有的甚至做到最低贴海飞行30米,从而有效地躲开了英方的雷达,完成了有效的攻击。究其原因,阿方的“超级军旗”式飞机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该种战机在当时属于高科技先进战机以及飞行员聪明的头脑外,离不开飞行员平时的艰苦训练,从而获得高超的战斗技术,以及基于从平时训练中所得到的自信与勇敢。
评论:武器的协同搭配,战术与环境的巧妙融合,高超的战技,就可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二、阿方海军的潜艇不善于协同作战错失战机
英阿马岛战争,直到1982年6月14日马岛战争结束,阿根廷唯一的一艘被阿军当作“撒手锏”的潜艇“圣路易斯”号总共向英军的6艘军舰发动了进攻,却始终没有一枚鱼雷命中目标。到底是什么在作怪?事后分析的结果得出:罪魁祸首出在“知已”------潜望镜上。德制209型“圣路易斯”号作战系统的中心是一台FM1600B电脑,控制着鱼雷的攻击,电脑出错,导致潜望镜出现了同步不同轴和错误方位信息,致使鱼雷操作员虽然把目标套在了十字线上,可鱼雷数据电脑却认为目标在别处。结果,错误的信息把鱼雷导向了错误的地方。想到此,阿根廷人唯有暗自流泪。试问,如果阿根廷人平时训练有素,对自已手中的装备了如指掌,“如果机会没有错失,马岛战争会不会是另外的结局?”,看来怪只能怪自已对自已的了解上,疏于“知已”。
最终,“圣路易斯”号潜艇被英军发现,潜艇被毁,全体艇员投降。
评论:在军事上,平时的艰苦训练,包括对自己手中装备的训练与磨合,包括接近实战甚至是实弹的训练,包括全本官兵精神、勇气、胆量、体力、耐力、技术等综合素质的训练与磨练,是对战时的最大协同。否则,战时就得流血甚至是付出机毁人亡的惨痛代价。和平时期忘战必危!非但在军事上,商战亦是如此!做任何事情,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平时做事如果没有谨慎的态度,没有危机的意识,那么惯性、惰性特别是恶习一旦养成,当环境、情势改变甚至危机来临时,危险也就不远了。以此观之,大多数事情出大问题,基本上来自于平时恶习的养成,领导自我封闭,自身综合素质没有通过外训及内修得以持续提升,缺乏自律,疏于管理,放任部属,以及在此情形下部属员工对自己的放纵。
(根据陈尤龙主编《战与谋》:“英阿马岛之战”等改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