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8月,蒋介石任命陆海空总司令武汉行营主任何应钦为“鄂、汀、赣三省剿总指挥”。10月,确定赣南“剿匪”重点户,着手部署第一次“围剿”。12月7日,蒋介石抵达南昌市中心洗马池,召开“剿共军事会议”,何成浚、朱绍良、鲁涤平及张辉赞等10余人出席。蒋介石面授机宜,制定了“长驱直入,外线作战,分进合击,猛进猛打”的16字方针,调集了11个师2个旅,约10万人马,还派出3个航空队,进行第一次“围剿”。
评论:用兵的规律就好像水的流动。水流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用兵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之处而攻击它虚弱的地方。
毛泽东面对气势没汹汹而来的10万敌军,提出“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歼灭敌人”的策略。在此策略指导下,红军作战略退却,而蒋介石的10万大军就真地“长驱直入”了。江西剿匪总指挥张辉赞,趾高气扬,信誓旦旦地要剿共匪,否则不愿生还。
但往往事与愿违。张辉赞求胜心切,于12月20日晨率部逼近红军主力的东固。清晨,浓雾弥漫,张部在雾中听见前方有人叫马厮声,以为是红军主力,立即发动进攻,想捞一功。双方激战半日,等浓雾渐渐退去后,才发现对方是公秉藩的新五师,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原来,毛泽东见公秉藩、张辉赞两师朝东固扑来,避害开其锋芒,退至龙冈。公秉藩捷足先登,占了东固,而张辉赞却并不知晓,以为东固仍在红军手中,于是发生了这场自残杀的闹剧。
评论:时间上的协同,创造了战机。
张辉赞被蒋介石臭骂一顿后,恼羞成怒,报仇心切,再次发动进攻。毛泽东用计集中优势兵力,由红三军负责正面攻击,红十二军任右路,红四军由上固转向龙冈西北侧,在苦岭一带张部必经之处布好了一个口袋,静等张辉赞往里面钻。
评论:空间上的协同,创造了战机。
真是老天有眼,第二天下午3时,浓雾四起,张部进入了埋伏圈,人生地不熟,且辨别不清方向,在朱德、毛泽东下达总攻令后,乱成一团。十八师9000多人成了瓮中之鳖,顷刻瓦解,束手就擒,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