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法国投降后,法西斯德国制定了代号“巴巴罗萨”的进攻计划,目标是苏联。鉴于苏联的强大,希特勒决定采用惯用的偷袭伎俩来达到消灭苏联军队的目的。
为了使苏联不起戒心,希特勒耍了很多花招。在准备进攻苏联的同时,希特勒大肆渲染德国对英国的进攻行动。实际上,由于德国海军力量相对薄弱,进攻英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此时希特勒已经决定放弃对英国的攻击,却又故意把这时的“海狮计划”透露给苏联的情报机关。
希特勒还做出种种准备进攻英国本土的姿态。一列列满载德国“军用物资”的火车源源来断地开往英吉利海峡东岸,各种登陆器材和作战物资在此堆积如山。德军的许多舰艇在海峡停泊待命,各种规模的登陆作战演习不绝,频频出动的德军机群在海峡和英国上空呼啸盘旋。甚至在海岸港湾的许多建筑物上,张贴着“打到英国去,活捉丘吉尔”的标语。好像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马上就要降临到英国的土地上。
评论:所谓示于人而不示于人,声东击西。战争是你死我活的游戏较量,更是民族智慧的较量,是人类族群之间比拼顶级智慧的较量。希特勒用一系列方式给苏联制造假象,让苏联疏于防范。
外交欺骗也是希特勒惯用的伎俩。在希特勒悄悄准备进攻苏联的时候,德国和苏联的关系好像比以前更密切了。德国高级官员不失时机在各种场合大谈苏德友谊,各种新闻媒介也大肆渲染美化,希特勒本人也亲自出马,狂热地吹棒苏联,大力宣扬两国的友好关系。苏联人在希特勒的一个又一个烟雾弹下,显得有点晕了,相信希特勒真的不会进攻苏联。
评论:任何战争的谋划,无论是进攻方还是抵抗方,都得先从敌对方收集资料,这时比拼的是一方的示假功夫和另一方的识假功夫,希特勒利用外交的影响让苏联一切都蒙在鼓里,使苏联在收集资料阶段就已经输了。
事实上,在这些烟雾的掩护下,德国已偷偷完成了对苏联进攻的部署。6月中旬,300万德军进入边境集结区。6月中下旬,德军隐蔽地完成了进攻的军事准备,德国及其仆从国军队166个师全部进入阵地。
而苏联这边却仍然是一片太平景象。军官们照常举行各种宴会和舞会,士兵们也仍像往常一样松松垮垮,对于迫在眉睫的危险,他们一点都没有思想准备。
评论:看问题要多角度地看整体、看趋势、看关键,看不清这三点,问题的本质,多角度多侧面看,不同时间看,关键的本质的东西总会愈发显露出来。看不清问题的本质,忘战必危!所以,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6月22日凌晨4时,德军不宣而战,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向苏联展开了全线进攻。苏联西部边境铁流滚滚、万炮齐鸣,德军像猛兽一样长驱直入。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苏军措手不及,仓促应战,虽然广大苏军士兵也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由于没有准备,抵抗实际上处于一种一盘散沙、各自为战的状态。在德军的强大的攻势面前,很快就败下阵来。
评论:希特勒的成功得益于外交上的成功协同配合,外交为他赢得了作战的准备和最佳时机。因此,软实力若协同应用得好,一点也不比硬实力来得差。
德军的突然袭击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才一个星期,德军就已突进苏联境内100公里,苏军整师整师地被分割包围。到7月份,德军已推进到苏联境内600~700公里了。
由于战争初期,德军采用突袭方式对苏军进行打击,使苏军一直到莫斯科保卫战时,才勉强站住阵脚,稍稍有喘息的机会。
评论:软实力使用完后,就要靠硬实力发挥作用了,硬实力是战略实施的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