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协同的必要性来自于以下三方面。
一、基于协同有价值的认识
人们认识到在一个组织内,通过协同,可以 1+1≠2,1+1>2,协同会让有限的资源产生远大于让这些资源简单加总的价值,协同会使这些资源产生加强功能的“化学反应”,协同有价值。
二、战略原则的必要选择之一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战略主持人在主要战略原则上,必须在战略集中与战略协同中做出选择。这种选择缘于:
1、迫于竞争压力的另一选择
竞争对手太过强大,太过专业,太过专注,势头正猛,硬碰硬不行,会让自己死得快,那么,只要自己还有足够的资源与力量,就可以选择暂时避开竞争对手,喘口气,绕道走,另寻出路建立自己的优势,一俟优势形成,找到竞争对手的劣势,时机成熟,再以优对劣展开竞争,由此可以缓解竞争的压力,分化竞争风险,同样可以赢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
2、庞大组织的唯一选择
组织越庞大,越要找到各分部组织的共性,把分部组织在共性上协同起来,凝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组织的每一部分在同一节拍下共振。否则,庸肿、官僚、散慢就会成为这一组织失去竞争力的写照。
3、缘于变化------科技进步与专业分工的选择
在军事上,不同的战争环境、战争对手促成了不同强弱特点的武器的发展及其应用范围,兵器的分化促成了兵种的分化。激烈的战争对抗,必须使不同武器、不同兵种进行有机的动态的契合,从而产生比单一武器、单一兵种简单加总远远大得多的强大力量,即1+1>2的协同力量。
这种分化的原因归要结底缘于变化:
(1)源于科技的进步
科技的发展变化,促成兵器与兵种的发展。如二战后期,产生了陆、海、空等军种以及工程、通讯、防化、传统火炮、火箭炮、坦克炮、侦察、舟桥诸兵种,二战之后,随着科技、信息、网络的发展,原有的兵种进一步升级,分化并重新组构融合,如导弹、网络/信息化、察打一体化、空天诸兵种。
(2)源于专业化分工
各个兵种需要专业化并相互支持配合,比如海、陆、空、天之间,前方与后方之间,网络信息战与硬打击之间,即需要专业化又需要相互配合支持。
任何组织的分工,都旨在提高功能和效率,军事组织亦不例外,精细的专业化分工,使得各军、兵种在某一个单一功能上,得到最高程度的强化,而相应地必然会弱化其它功能,甚至各兵种的联结,也是高度的专业化兵种,这就是军事上的专业性。
技术的专业性,需要指挥管理的专业性,技术与管理需要相互支持配合------复合,指挥管理的层级越高,这种复合的技术要求亦越高。复合是对专业分工的联结,也是发挥协同作用的一个方面。
正如苏联军事学者格鲁季宁所说:“因为任何一个军种或兵种都不可能是万能的,都不可能完成所有任务……每个军种和兵种都有自己的强处和弱处,优点和缺点。只有按比例地发展各军种才能使各军种互相取长补短。”(《军事上的辨证法问题》)
战争如此,商战亦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