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竞争对手太过强大了,换一个时间、地点或换一种方式在另一层次上集中
战略协同是竞争对手太过强大的被逼选择。
一个战略组织,当遇到的竞争对手太过强大时,或己方实力虽与竞争对手旗鼓相当,但直接对抗更多可能导致己方失败时,以及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而使得第三方获得机会时,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则不得不绕道走,换一个有利于己的时间、地点以另一形式从另一层次上集中。
否则,避不开,只有两个结局:
1、竞合------强强联合:回到竞争协同的道路上,与竞争对手构建更强更大的战略协同格局。然而人性的竞雄心理,往往不争到最终头破血流,不决出雌雄,决不低头,故此路难行,竞合需要竞争双方或多方的高度智慧。
2、愿赌服输:承认失败,投降服输成为竞争对手的附庸,否则死抗到底只能一条路走到黑。有时投降服输成为竞争对手的附庸------蛰伏,也可能作为一种绕道走的方法,但前提有两个,一是战略主持人自身的竞雄心理还没有湮灭,组织与关键领导者仍然存在,向心力还存在,二是被竞争对手所轻视、忽视,监控不严,留有改变命运的空间。但此种情况,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概率几乎为零。
二、绕道的奥妙------协同致强
绕道的奥妙在于:
1、巧妙地隐藏自己、保存实力;
2、在绕道的过程中,通过与周边环境、资源、联盟的协同,改变(优化)组织自身的内在结构与要素质量,提升整体的实力从而变强。
3、绕道走的是一条更加艰难困苦的道路,就像中国红军长征,必须比常规发展付出更多的努力与更大的代价,但付出的过程也是修炼、播种和收获的过程,虽艰难却可能获得更多的机会与达到目的地。
三、强而后大,集中走向协同------战略组织发展的必由之路
协同是从主体个体强大转变为种分具有独特性的强大从而使整体更加强大的过程。
任何一个战略组织,都是从弱小发展起来的,因弱小而须采用集中原则,使组织在某些方面变强,强而后能大,使其它方面亦逐步变成独特性的强,进而使各方面走向协同的大,这是总体趋势的必须与必然。
当一个协同的生态链被竞争对手掐断以后,强者必然会寻求新的协同方式,构建新的协同生态链,就像现下华为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高科技公司,绕道走,先寻求自身的强大,而后通过协同同盟的力量构建新的生态链,方能产生整体的无惧强敌的对抗性力量。
四、协同的终极目的,仍是为了集中
无论是组织的内部协同还是外部协同,其终极目的皆是为了集中。有所集中,有所节约。内部协同在于使组织向某个方面集中变强,外部协同则使组织整体的竞争力加强,以使最终集中所有的力量在总的方面超越并击败竞争对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