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志康创业初期很不顺利。1988年,戴志康辞去了中信实业银行的秘书职位,南下海南创立了“国际金融公司”,半年多没有一笔业务,落得一文不名,被迫回到北京。戴志康转身进入德累斯顿银行中国代表处。
评论: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预测到未来的前景,你就快成功了。
1990年,戴志康第二次来到海南。这一次,他仿佛找到了一种创造历史的感觉。“我们一帮兄弟们在一起说:我们来发股票,没有股份公司,我们创建股份公司。“
1992年,戴志康受命组建中国第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富岛基金公司。戴志康担任总经理。富岛基金第一次募集了6000万元,主要是用于炒股票和房地产。这一年,戴志康28岁,在投资金融界场名鹊起。
评论:这一赌,他输了,输在没有预测到宏观调控的变化。
然而好景不长,1993年,中央政府实施宏观调控,股票雪崩,海南泡沫破裂,戴志康不但赔光了利润,还搭上了6000万元本金,输了1亿多元,赔得差不多快破产了。
1995年,是戴志康最困难的时候,当时,证券市场非常萧条,交易一天的交易量少的只有几千万。但量,戴志康认定应该是做证券。
据戴志康讲,证大从“327国债事件”中赚到了第一桶金。
此时,戴志康把十几修行业里的投资收拢回来,筹措2000万元资金,集中力量进入资本市场。
戴志康用手中已有的2000万元现金借贷3000万元,这样,就有了5000万元的资金。他再找到一位在深圳认识的国营公司老总,劝说其与自己合作。这位老总拿出了5000万元,并派出一个领导班子同戴志康合作。伙同合作伙伴的5000万元,再拿合起来的现金去透支。此举等于他手里控制了2个亿的资金。
评论:可见他是一位善借的高手,同时也是一位融资的天才。
戴志康动用资金购买了市场上苏常柴80%的股票。当时承诺1995年投资,年底收回。
但是一直到1996年初,戴志康依然没有“解套”。这时,合作伙伴内部产生了分歧,但那位国营公司老总还是坚定地支持戴志康。
1996年春节过后,股票市场开始回暖。1996年2月,证大集团持有苏常些转配股1000万股,占其总股本的5.95%,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到了6月,股票市场达到了一个顶峰,苏常柴更是一匹领跑的黑马。戴志康自己赚到了一个多亿元。
转而,1996年下半年,戴志康集中投资价值被低估的四川长虹,并持有至1998年初。
市场上至今依然在流传着说,为了查明长虹虚实,戴志康曾派人去了倪志峰那里做了半年的卧底。到1996年,戴志康的团队已经对当时80%的上市公司进行了普查调研。
“1996年,所有股票都很涨,就四川长虹不涨,再查查它的报表,四川长虹是绩优股而且是最好的股票,为什么不涨呢?就是因为它盘子大,盘子大别人说不好炒作,炒不上去,但我相信价值规律,便宜的肯定会有人买,你盘子再大,跟中国老百姓储蓄存款相比差远着呢。所以,今天没人买,明天会有人买,后人总会有人买,我们等了一年,才往上哗哗涨,1997年再涨。”戴志康说。
评论:在下注前弄清对手的底牌,是善赌之人精明所在。
1998年下半年,戴志康敏感地意识到,新经济在证券市场会有一波大的行情。1999年5月,戴志康集中投资电广传媒、中信国安、上海梅林等网络股。再次大获全胜,收益在100%以上。2000年3月,戴志康判定网络股已普遍被高估,逐步减持网络股,并从股市中抽出大部投资。
2000年左右,戴志康还投资了上海天阙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等几家互联网公司。2002年,戴把海天阙卖给了新浪网,安全实现了前期对IT的风险投资。
在网络股的复苏中,戴志康又嗅到了钱的味道。他当时还担任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的董事长。2002年1月8日成立了中人网,目标是提供基于互联网的e-HR解决方案,四年之后会员接近15万人,日均浏览量近10万人次
1992年,富岛基金募集了6000万元。在寻找项目的过程中,戴志康模糊地感觉到海南房地产可能不太健康,有“炒作”成份,就想在长江三角洲也投一点。选了半天,选择了杭州。当时戴志康觉得,杭州是一个好的人居地方,投资房地产成功率可能比较高。于是,1992年,戴志康就在杭州西郊圈下了261亩的农田和池塘,开发“湖畔花园”项目。
评论:有着敏锐目光的戴志康毅然决定转行寻找新的商机。
1993年下半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整个房地产复苏,并很快走出一波波澜壮阔的上扬行情。杭州房地产的价格更是疯狂上涨。
由于浙江项目原来是由富岛基金投资的。1998年,戴志康花了3500万元,把它买了过来。
“湖畔花园”在1998下半年销售形势已经非常好,被誉为杭州为数不多的几块金字品牌之一。
在房地产为的大好形势下,证大集团进一步在杭州开发了“莲花港家园”,正好赶上了这一波高潮,又获得了成功。
1998年时,上海浦东开发已经很热了,但是上海房地产市场仍然低迷,地价相对便宜。从1998~2000年,上海市的土地供应方式还是协议转让。戴志康来到上海的第一件事,并不着急开发项目,而以非常吸引人的价格拿到了浦东大面积的土地。
评论:做事情要求很谨慎,但该大胆的时候,我们应该有一种赌性。
“实际上,我1999年就开始投资了,但那个时候没有多大财力。敢于去投资它,是因为感觉它能够升值。比如说,我投一快地,它价值4个亿,我给它一个能几年分期付款,那时候能这样签,是因为地随便挑,没有人跟你竞争,它那时候能卖掉一块地算不错了,不像现在大家打破了头去抢地,那个时候别人是抢着把项目卖给我,所以,我谈的条件会非常好,4个亿的土地,我可先付4000万定金把它拿下来,然后后面的地后面的钱逐步付,但是等到我第二批钱付之前,这地可能就涨,如果我有后续的钱我就会继续投,如果没有后续的钱我就分一半给别人,那时候已经什值了,我4000万可以马上就赚4000万,放大胆地去做。”
2000年开始,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回暖,继而不断上扬。上海的土地供应方式也很快改变了,开始公开挂牌,招标拍卖。手里握有大量土地的戴志康,财富又一次得到了迅速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