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您先登录!        登录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致赢Victory、更高Higher、协同United、杰出Top。
首 页 关于众拓 咨询服务 众拓培训 管理文库 管理工具 新闻中心 众拓论坛 休息片刻 项目经验 会员中心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管理文库
 
企管理论基础
哲学的光辉
军争的火花
商战的启迪
历史的借鉴
名人箴言录
企业家名言录
识人与用人
企管文摘漫步
企管思维PPT
 
 
 
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 - 管理文库 -
奥斯特里茨战役

------集中原则战例的典范

只要世界上还有战争,人们就不会忘记奥斯特里茨战役。”——恩格斯 

战争的指挥艺术在于集中大于敌人的优势兵力。多兵之旅必获胜。------拿破仑

奥斯特里茨,1805年,一轮初升的红日使欧洲颤抖。

   


拿破仑·波拿巴(1769~1821)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创立者、统帅、皇帝,历史上称他为拿破仑一世。拿破仑于1769年8月15日生于法国科西嘉岛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自幼喜爱军事。他戎马一生,先后指挥过数次战役,经常奇计迭出,以少胜多,以弱制强,多次战胜英国和欧洲封建国家组成的反法联盟。他的军事和政治谋略思想给历史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被后人称为“真正的军事艺术的巨匠”

 

奥斯特里茨战役简介

集中,是在竞争环境中取得优势的一种战略艺术,拿破仑深谙此道,这一指挥艺术尤在他平生的得意之作------1805年的奥斯特里茨战役中表现得最为鲜明。

当时,俄、奥联军约有九万人,火炮三百五十门,而法军却只有七万人,火炮二百五十门,从总的兵力对比看法军居明显劣势,而更对法军不利的是,普鲁士的十万援军正在向这里开进,法军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为此,拿破仑采取故意示弱,以纵其骄的策略,诱使敌人在援军到来之前与法军展开决战。

拿破仑预料到俄、奥联军一定要设法截断他的退路,以便把他包围起来,或逼进北面山区里。于是,他把三分之一的兵力布署在右翼,以一万人牵制了联军四万人;把三分二的兵力集中在中路和左翼,以六万人对付联军四万,这样,法军在决定性作战地域的兵力对比上形成了局部优势。当联军开始进攻时,拿破仑故意把自己的右翼洞开,伪装成兵弱胆怯的样子,以引诱据守在普拉岑高地的联军主力撤离,从而把联军战线拉长,分散其兵力,联军果然中计。拿破仑趁敌军主力撤离高地之时,立即指挥法军主力以大纵深战斗队形(成几个纵队),向联军的中央发起攻击,把联军拦腰斩断,仅用两小时,就攻占了普拉岑高地,接着,法军从高地顺势而下横扫联军,联军左翼溃不成军,又无退路,被逼到结冰的特尔尼茨湖面上,法军用重炮轰击湖面,顿时,冰层塌陷,无数联军的人马葬身湖底。经过一天的激战,联军死一万五千人,二万人被俘,炮兵全军覆没,法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从此,奥斯特里茨成为战争史上应用集中原则的一个典范。对这次战役,恩格斯评论道:“只要有战争存在,人们就不会忘记它。”


 奥斯特里茨战役详述
  1805的那个黄昏,当缪拉看着惨烈的战场,对他的统帅说:回去吧,陛下太阳已经下山了。那个站在他前面的背说:不,奥斯特里茨的太阳已经升起来了。



拿破仑,这个后来的奥斯特里茨太阳,在1805,导演了其军事生涯最经典的一幕,也是把战略集中原则运用得最为炉火纯青的一幕   

1804122日,35岁的拿破仑.波拿巴加冕称帝,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登位后,积极加强登陆英国本土的战备活动。惊慌失措的英国联络奥地利、俄国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奥俄在东线向法国发起强大的攻势。面对这一形势,拿破仑放弃了登陆英伦的计划,立即挥师东进,在乌尔姆要塞围歼了奥军主力。  

18051113日,拿破仑进占维也纳,奥皇弗兰茨及朝臣逃往摩拉维亚首都布尔诺。拿破仑在维也纳并没有停留,毫不迟疑地深入摩拉维亚追逃敌。他命令缪拉、拉纳和苏尔特三军一鼓作气乘胜追击。1120日,拿破仑击败联军司令库图佐夫所率的俄军,进入布尔诺。俄军随奥皇撤至奥尔莫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也在那里。在布尔诺以东13英里处,有一个叫奥斯特里茨的小村,约4千奥军骑兵在小村前面的高地上挡住了法军前哨部队的去路。
  联军方面,俄军得到刚从本土来的一个近卫军的增援,加上库图佐夫带到奥尔莫茨的军队,共有7.5万人,而奥军这时只剩1.8万人了。这样,俄奥联军共计有9.3万人。他们停止了撤退,在露莫茨附近占领了有利于防守的阵地。
  法军方面,由于这时有迹象显示普鲁士随时会加入反法同盟,使法军背后威胁陡增。拿破仑不得不分兵布防,所以此时能投入战斗的军队只有7.3万人。拿破仑这时非常担心俄军撤走和拖延战争,很担心普鲁士军队会加入战争。他迫切希望赶快进行决战,他相信他能取得胜利。为诱使敌人与他决战,拿破仑命令前哨部队开始撤退,又谴使谒见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示弱,要求停战24小时,举行双边最高统帅谈判,他还在沙皇特使面前装出一副信心不足和胆怯的样子。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和奥皇弗兰茨认定拿破仑已成强弩之末,势必要往维也纳方向退却,为求速战速决,采纳了联军参谋长奥地利将军魏罗特尔提出的作战方案,即分出部分兵力牵制法军左翼,以主力进入利塔瓦河谷,向法军薄弱的右翼迂回,并切断法军退往维也纳的通路。联军司令库图佐夫强烈反对这个方案,认为应等普鲁士参战后再进行决战,但二位皇帝不予理睬。
  拿破伦将全军沿一条叫作戈尔德巴赫河的沼泽小河的右岸向东展开,其左翼是拉纳的第5军和贝尔纳多特的第1军,后面是缪拉的骑兵军作预备队;右翼是苏尔特的第4军,后面是达武的第3军作预备队。12月1日,俄奥联军到达战场,迅速占领了普拉岑高地,并作好了全面进攻的准备。


评论:预则立,不预则废。战前战略布署,排兵布阵,是任何战略执行的根本。


拿破仑日夜盼望的战机终于来到了。就在大战即将开始的前一天,拿破仑向军队发表了一篇慷慨激昂的演说,他说:“军人们,面对着你们的俄军是你们曾经击败过的军队。我们所占的阵地极为坚强。当敌军想迂回我们的右翼时,他们自己的侧面也就会暴露在我们的面前。……这次胜利将结束我们的战役,于是我们可以安心过冬并接受从本国送来的增援。此后即可以获得有利于我们人民,包括你们和我在内的和平。”


评论:竞局前动员,鼓舞员工,士气高昂,使斗志达到集中。


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
  晚上9点钟,拿破仑骑着马沿着全线视察野营中的部队。他遥望着敌方的营盘,发现敌军全部集中在普拉岑高地和利塔瓦河谷地中,这更加坚定了他认为敌人将尝试迂回其右翼的预测。


评论:敏锐的洞察力,果敢的判断力,是高级领导者果断做出决策的必要素质。


当他经过自己部队的行列时,周围的人马上聚拢来,将他团团围住。士兵们把地上的草捆成把子,点起火来,在空中摇晃。他们围着这个身穿灰大衣的矮个子统帅欢呼着,跳跃着,“拿破仑万岁!大军万岁!帝国万岁!”的呼喊声响彻夜空。这时,老兵们一个个地走出来,恭恭敬敬地向皇帝保证,请求他不要站在火线上,不必亲临前线战斗,而以旁观者的身份观看战斗。拿破仑明知故问这是为何,一个老兵脱口答道:我们要夺取敌人的军旗和火炮来庆祝陛下加冕纪念日。拿破仑没有掩饰内心的喜悦,他激动地说这是他有生以来最荣耀、最有意义的一夜。士兵们因为拿破仑与这位老兵的一问一答,都知道了明天是拿破仑的加冕一周年的纪念日。


评论:随时随地利用情势,使士气贯穿全员,使整个团队浑然一体,为了伟大的目标,同仇敌慨。



无数火把的亮光把夜空照耀得如同白昼,俄奥联军在远处发现了这一景象,他们认为这是法军掩护撤退的一种伪装。拿破仑将计就计,他率领军队沿着摩拉维亚被雨水冲刷的泥泞道路,毫不停顿地忽而前进,忽而后退,故意放弃普拉岑高地,将自己左翼暴露在敌人面前,向山谷退却,诱使敌人实行迂回,以便在运动中攻击其侧背。拿破仑以少数兵力利用河川进行防御,主力迂回并集结在般托维茨至波省立兹之间的地区。


评论:遵循既定的战略集中规划,随情势的变化灵活贯彻这一原则。采用多种手段,以少量资源牵制竞争对手,从而达到主要资源集中在必要的集中点上,有所节约,有所集中。


  1805年12月2日,拿破仑战争史上一次最著名的、最辉煌的战役打响了,这一天,在奥斯特里茨村以西的普拉岑高地周围的丘陵地带上,三国皇帝展开了一场血腥大会战。这日拂晓前,俄奥联军分成6路纵队开始进攻。联军北面两个纵队由巴格拉吉昂和利赫特尔斯登指挥,他们横越布尔诺——奥斯特里茨大道攻击由拉纳的第5军和贝尔纳多特的第1军所防守的北段,君士坦丁堡大公指挥的俄国近卫军则作为预备队跟在两支俄军后面。中央方面,科洛华特指挥的奥军25000人攻击在柯贝尼茨的苏尔特的第4军。联军攻击的主力则在普拉岑高地以南,共有3个纵队,33000人,由俄将布克斯盖弗登指挥,指向在戈尔德巴赫河畔的苏尔特军的南段。
  战斗一开始,联军由于在数量上占优势,作战取得一定进展。法军右翼阵地的索科尔尼兹和狄尔尼兹村相继被俄军攻取。拿破伦立即把作右翼预备队的达武的第3军调了上来,向俄军左翼进行反冲击。经过一番激战,俄军伤亡惨重,并被逐往戈尔德巴赫河。


评论:在战略执行过程中,需要忍耐力,不计一时得失,要耐心等待竞争对手的过失,寻求战机。


  上午7点30分,掩盖着谷地的浓雾刚刚散去,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拿破仑从指挥所里看到普拉岑高地几乎已无俄军防守,他立刻意识到敌人犯了放弃中央高地的严重错误。他命令苏尔特率两个师前去占领高地,这两个师不费吹灰之力便完成了任务,从而将敌人切成两段。科洛华特纵队在行军中受到侧面攻击,秩序大乱,四下溃逃。俄国皇帝、总司令库图佐夫以及司令部正是跟在这支纵队之后,因而失去了对联军的控制。


评论:灵活的战争指挥艺术,能够更好地在竞局中找到竞争对手的致命弱点,即寻求关键点KFS致胜要素。竞争对手的失误即是我方的战机。一寻求到战机,即果断决策歼灭性打击敌人。在竞局动态中找到关键点KFS,一点突破,带动全局的胜利。


  在北段,拉纳成功地击退了巴格拉吉昂的攻击。当苏尔特完全控制高地之后,拿破仑令其左翼向俄军发起全面进攻。俄军作战十分英勇,对法军发起一次又一次冲锋,但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在南段,布克斯盖弗登受到苏尔特和达武两支兵力的夹击。面对法军大炮的猛烈轰击,联军很快就被压缩到狄尔尼兹和察特卡尼之间半结冰的湖泊上。湖泊的冰块被法军炮火击碎,敌军整团整团地掉在湖里淹死了,有的则被法军的霰弹击毙,其余的则当了俘虏。
  奥皇和俄皇眼见全军覆没,慌忙逃窜。他们的侍从人员只顾自己逃命,把两位皇帝丢在路上。两位皇帝只好骑着马各奔一方了。
  短暂的冬日已近黄昏,明亮的太阳已经下山,亚历山大和弗兰茨在昏暗中逃脱了法军的追捕。亚历山大像得了疟疾一样全身发抖,他已经不能控制自己,哭了起来。库图佐夫在激战中负了伤,差点成了法军的俘虏。
  战斗结束了。拿破仑在一大群元帅、近卫军将军和副官的伴随下,在士兵们的欢呼声中,不断地踩着难以数计的人和马的尸体,穿过广阔的平原,视察着血腥的战场。这一仗,俄奥联军死伤1.5万人,损失火炮186门,炮兵几乎全被消灭,余众四散逃命,俄奥联军事实上已不存在。法军仅伤亡6800人(死800,伤6000) 。


评论:胜利的天平倾向资源集中的一方。


  第二天,法军所有部队都受到了拿破仑的赞扬,他说:“士兵们,我对你们表示满意:在奥斯特里茨一天中,你们完成了我要求你们以果敢精神去完成的一切。不朽的光荣归于你们,我的雄鹰们。在俄奥皇帝指挥下的十万军队,不到4个小时,就被打得落花流水。没有死在你们剑下的那些人,也在湖里淹死了。……士兵们!当保证我国的繁荣昌盛所需的一切都已完成时,我将带领你们回到法国,在那里我将尽我所能保护你们的利益。我的人民一定会兴高采烈地再和你们相见。你们只要说“我参加了奥斯特里茨战役,他们就会回答说‘好一个勇士啊!’”


评论:事后激励,不失为行政奖惩的重要手段。


  不久,奥皇提出休战,拿破仑当即同意,条件是要求所有的俄军撤出奥地利,退回波兰。12月5日,俄军开始撤退。12月6日,法奥签订停战协定,奥地利再次丧失大片领土和属地,付出大宗赔款。会战后,欧洲第三次反法联盟随即瓦解,中欧地区成立了受法国保护的莱茵邦联,奥皇被迫解散“神圣罗马帝国”


评论:赢得战略,赢得未来竞局的趋势。


  奥斯特里茨会战是拿破仑的军事杰作。其用兵,无论在战略方面还是在战术方面,都是无懈可击的,而其反击的时机也选择得恰到好处。在全欧,这次会战被称为“三皇会战”。但无论在军事方面还是在政治方面,这位法国皇帝显然都凌驾于奥俄二皇之上。
  恩格斯在《奥斯特里茨》一文中曾这样评价奥斯特里茨会战和拿破仑的才能:“奥斯特里茨被公正地认为是拿破仑最伟大的胜利之一,它最为有力地证明了拿破仑无与伦比的军事天才。因为,尽管指挥失误无疑是盟国失败的首要原因,但是他用以发现同盟国过失的洞察力、等待过失形成的忍耐力、实施歼灭性打击的决断能力和迅速摆脱失败困境的应变能力——这一切是用任何赞美之词来形容都不为过的。奥斯特里茨是战略上的奇迹,只要还有战争存在,它就不会被忘记。”

返回首页 - 联系众拓 - 加入众拓 - 关于众拓 - 网站地图
法律声明最佳分辨率:1024×768 32B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