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背景
1935年,红军长征北上到达大渡河,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将红军消灭在大渡河岸。1
1935年5月25日,红军在安顺场抢渡大渡河后,只有几只渡河的小船,但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然而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竣。当急之下,于5月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决定后,当即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指令。
战争布署
红军部署: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一师和陈庚、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为右路军,由中央纵队及1、3、5、9军团为左路军夹河而上攻取泸定桥。左路军由王开湘、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四团为前锋攻击前进。
敌军部署:这时,国民党反动派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红军消灭在桥头上。
红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认识到必须抢在敌人前头,是战胜敌人的关键。
评论:先算先胜,争速度,抢时间,先敌集中,就能赢得先机。
战争进程
1935年5月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红一军团命令:“王开湘、杨成武: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你们在此战斗中要突破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而且都是山路。
28日早,接令后红四团昼夜兼行,向大渡河急速行军。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28日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红军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泸定桥西岸。
评论:竞争对手怠机,就失去了战机。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由13根铁链组成: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当红军到达沪定桥时,百余米的泸定桥已被敌人拆去了约八十余米的桥板,拆掉桥板后桥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
河对岸,敌人以机枪、炮兵各一连于东桥头高地组成密集火力,严密地封锁着泸定桥桥面。桥对岸的泸定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红四团抵达泸定桥,中午,在沙坝天主教堂内召开全团干部会议,决定马上发起总攻,进行战斗动员,组织了由连长廖大珠、指导员王云海率领的22名夺桥突击队,以他们为先锋突击夺桥。
评论:战机稍纵即逝,为进一步赢得战机,必须当机立断,持续争机,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比敌人更加优势的兵力。
战斗开始了,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顿时,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评论:为了赢得先机,需要及时的决断,需要英明果断,需要指挥员的机智、勇敢、胆量与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既使面对再大的困难,也得敢于付出,唯有如此,才能在所争得的有限的时间内集中力量战胜竞争对手。
战争结果
整个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便奇绝惊险地飞夺了泸定桥。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欲借大渡河天险将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