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1975年左右,美国彩电市场的需求开始转向高质量的手提式或桌上型,然而美国厂商却仍然集中于生产附有基座的机型,并忽略产品质量,并且在销售上一味地依赖大量的广告,认为只要能创造出一个闻名遐迩的名牌就能维持美国消费者的忠诚。但是,日本索尼和松下厂商则认真研究了消费需求的转移和变化,并视这一变化为其战胜美国厂商的良机。因而迅速开发了手提式或不带底座的彩电,以满足逐渐形成的新的消费需求,并以高质量为其经营的重点,迅速抢占市场,当美国厂商发现并试图纠正自己的错误时,早已错过了战机。由此而来,在非常短的几年内,美国生产厂家就将整个美国彩电市场拱手让给了日本人。
(资料来源:《新竞争》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