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即IBM公司,一直垄断着国际商用电子计算机市场。日本大声疾呼,要在半导体电子计算机领域上赶上和超过美国。
然而,要与美国IBM公司竞争,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若想缩短时间,必须事先通过某种手段获得美国新机种行情。
于是,日本公司通过商业间谍活动,搞到IBM公司新的一代308X计算机绝密设计资料27册中的10册,这套资料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是1980年11月,由其内部的一名职员莱孟德·卡戴尔特拿出来的。
评论:商业间谍活动防不胜防,无处不在,特别是在敏感的高新技术行业;IBM公司的管理中间出现缝隙,日立公司抓住IBM公司的管理弱点进行间谍活动,才会出现IBM商业机密外泄的现象。
为把余下的17册资料也搞到手,日立公司继续采取行动。其高级工程师林贤治向与日立公司有业务往来的马克斯维尔·佩利发了一份电报,要求佩利设法搞到其余17册资料。
佩利曾在IBM公司工作21年,辞职前曾任IBM公司先进电子计算机系统实验室主任。接到电报后,意识到IBM公司与他自身的关系,便将此事告诉了IBM公司。
负责IBM安全保卫工作的查理·卡拉汉为查清事实,抓往日立公司从事商业间谍的证据,要求佩利帮忙,接近日立方面的林贤治,佩利同意充当双重间谍。
为彻底追究盗窃的责任,联帮调查局采取了诱捕的方法,他们声称,美方公司有两个领导干部将退休,通过这两个人,什么绝密的硬件、软件、手册等统统能够搞到手,日立想得到的东西,他俩都能搞到。而日立方面却不知这是诱捕之计,终于落进了陷阱。
评论:针对日立公司的非正当竞争,IBM公司抓住日立公司不知道内情的空隙,来一个将计就计,逮个正着,维护了公司的利益。
1982年6月,联邦调查局人员逮捕了日立派去拿情报的职员。日立被抓到证据,遭到了起诉。在日、美两国政府积极参与下,1983年3月,旧金山法院判处日立公司林贤治1万美元罚款,缓刑5年。参与此案的大西勇夫被罚款4千美元,缓刑2年,并交还其盗窃的全部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