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富士胶卷在攻入美国市场时,为了避开强大的竞争者——美国柯达公司的锋芒,它首先选择了柯达尚未涉足的市场区隔,而与较小的竞争者如凯玛特(K-Mart)和西尔士(Sears)等胶卷公司进行竞争。而且也对在美国市场竞争地位薄弱的爱克发(Agfa)加以攻击。不仅如此,富士公司为了逐步蚕食全世界最大的胶卷厂商柯达的世界市场,在选择目标国家时,也首先攻击那些柯达势力不甚强大的发展中国家,以扩大销售量,磨练其行销竞争的能力,准备日后直接向柯达发难。
在富士公司咄咄逼人的攻势下,自从80年代中期以来,柯达发现其市场占有率在不断减少。为了对富士公司进行有效地反击,柯达公司开始认真研究以前不屑一顾的富士了。柯达从富士胶片的每道工序、用料、价格、质量、功能、付款方式、生产组织、领导方式、销售渠道等等方面逐一对比,希望找出富士的弱点和强项,以便集中力量打击富士的弱点,打击富士的气势,重新夺回被富士夺去的顾客。对此,富士公司的头面人物曾说:“我们希望柯达还象以前一样,别把我们作为眼中钉。”然而这是不可能的了,胶卷业两大巨头的生存之战已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根据《新竞争》第226《国际商业与管理》杂志1987年7月15日第43页编写)
|